空氣質量要達標,碳排放要嚴控,全球氣候變化需應對……在低碳環保越多越受到重視的今天,“去煤化”的呼聲開始甚囂塵上。
“對中國而言,如果沒有煤日子過不下去,煤炭要革命,但是不能革煤炭的命……”10月22日,在太原舉辦的第九屆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峰會上,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院士、謝克昌在做“立足煤炭潔高效利用,促進能源綜合優化轉型”的主題報告時強調,簡單粗暴的去煤并不可??!
謝克昌院士指出,煤炭領域革命,在于整體推進煤炭的全產業鏈的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清潔高效利用的煤就是清潔能源。
“中國工程院和國外機構的戰略研判都表明,到2030年化石能源在中外一次能源中占比都在80%,其中煤炭占中國一次能源比例為50%左右,若不對占據如此大比例的能源進行清潔高效利用,這就是與能源的清潔轉型背道而馳的”。謝克昌表示。
中國的能源轉型究竟應該怎樣開展?煤炭的未來命運到底該何去何從?華夏能源網特別整理出謝克昌院士演講內容,希望讀者能在其中找到問題的答案。
能源革命并非革煤炭的命
我們之所以要進行能源革命,是因為我們面臨的能源挑戰相當嚴峻:
其一,清潔性的挑戰。資源粗放利用方式和落后的開采方式,造成對生態的破壞和環境的污染;
其二,低碳性挑戰壓力巨大。我們是全世界能源更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2018年由于煤炭消費的回升,中國的碳排放增加率達到了2.3%,打破自2013年以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增速紀錄;
其三,安全性挑戰。2018年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達到70%左右,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達到43%;
其四,高效性的挑戰。中國GDP的總量大概占世界的13%到14%左右,但是我們的能源消耗是全世界22%—23%,能源利用效率較低。
面對這些挑戰,必須進行能源革命。為此,我牽頭組織了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研究,經過不斷研究和反復論證,我將能源革命分為三個階段:
2020年以前是能源結構的優化期,主要要做煤炭的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淘汰落后產能提高集中度和清潔度;2020年到2030年為能源領域的變革期,變革期的主要特征可再生能源,其中最重要是的,GDP發展的增值要由化石能源取代;2030年到2050年為源革命的定型期,此時就要形成需求合理化,開發綠色化,供應多元化、調配智能化和利用高效化的能源體系。
能源革命的目標就是要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但是這4個方面并不孤立,因為從能源的全產業鏈來看,這幾個方面既區別又統一,相互之間在內涵上有疊加。
我們的能源結構就是化石能源為主,2018年年底,我們的非化石能源的比例是14.3%,這就意味著還有85.7%是化石能源,經過多年努力,2018年,煤炭在能源結構中比例下降到59%,但仍是主體能源。所以,煤炭的清潔、高效、可持續利用必定是重要內容,也是實現低碳利用最現實的途徑。
對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對于中國而言,如果沒有煤日子過不下去,因此能源革命不是革煤炭的命,而煤炭又是能源的主體,所以煤炭要革命。煤炭要革命是指煤炭在全產業鏈上要實現綠色開發清潔高效利用,實現了清潔高效利用的煤炭就是清潔能源。
能源轉型要立足于煤炭
大家都在提能源轉型,但是基于中國的國情與能情,我們要明確煤炭是能源轉型的基本,是出發點。
綜合IEA、BP、OPEC、EIA對未來化石能源的比例的預測,我統計認為,2040年化石能源在能源需求中的占比為73%—78%左右,非化石能源的占比是22%—26%。也就是說,化石能源到2040年仍然是占據著主導地位。
基于此,在2014年的6月時總書記明確,我們正在壓縮煤炭的比例,但是國情還是以煤為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甚至從長遠來講,還是以煤為主的格局,不過比例會下降,我們對煤的注意力不要分散。
在不久前能源委員會會議中,李克強總理也指出,根據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稟賦,科學規劃煤炭和開發布局,加快輸煤輸電大通道的建設,通過煤炭安全、綠色開采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那么應該怎么優化能源結構,推動能源轉型呢?我認為應該聚焦到整個能源鏈條的結構優化上,從一次能源的結構,二次能源的結構,以及終端消費這三個方面綜合優化,從而提高優化提高的決策性。
其中,一次優化首先要對煤炭有科學的研究和認識,推進清潔高效利用,同時加大常規和非常規油氣能源開發利用,建設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二次優化主要是增加火電機組靈活性,消納可再生電力;消費優化需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用能終端的電氣化率。最終建立泛能互聯網,將能源生產、能源運輸、能源轉化以及能源消費的數據互聯互通,利用大數據手段、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手段,實現能源綜合優化,驅動產業升級轉型。
最后,還是要強調,我們必須得在能源體系的框架下進行能源轉型和結構優化,首要任務和立足點是實現以煤為主的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要防范不切實際的能源轉型,對經濟發展和能源供應構成的傷害。